- 键盘舒服太多了,终于不戳手指头了。甚至感觉比我以前用的 MacBook Pro 2013 要好一些(2013 款的键盘按起来有些「垮」)
- 感觉外放的音效好了一些
- 我的日常使用对芯片速度没什么要求(再说这几年 Intel 也基本在原地踏步),但是对发热和电池续航还挺在意的。但是 Intel 处理器还是发热量很大,续航也还是完全达不到苹果宣传的小时数
- TouchBar 我始终是设置成「一直显示亮度、音量、Mission Control 等功能键」换句话说就是和以前实体键没什么区别。所以砍不砍掉 TouchBar 对我来说倒是没什么区别,而且我好像很少用 esc 键
- 我对 USB Type A、读卡器、Magsafe 充电口没什么需求,但是 HDMI 真的有需求,现在还是要每天多在包里背一个转接器
- 我很不喜欢这几年 Mac 机身的「割手」感,据说新的 14/16 寸 MacBook Pro 已经改好一些了
最后阴谋论一下:为什么 Jony Ive 2019 年离开苹果以后,MacBook Pro 这几年烦人的设计(接口只有 USB-C、戳手指的键盘、TouchBar、割手的棱角 ……)就消失了?
洛杉矶时报原文 https://www.latimes.com/entertainment-arts/books/story/2021-07-30/power-play-tesla-book-review
库克和马斯克都否认了这个八卦。而且都表示「别说在电话里爆粗口了,我们连书里说的那个所谓的电话都没打过」。废话,哪个 CEO 会承认自己曾经在电话里互骂「Fuck you」啊。这事到底是作者为了卖书瞎编八卦,还是真事被挖了出来,也就彻底说不清了。
- 美国(加州):1766 美元
- 英国:2138 美元
- 荷兰:2170 美元
- 芬兰:2194 美元
- 新加坡:1956 美元
- 日本:1775 美元
- 澳大利亚:1990 美元
- 中国大陆:2018 美元
- 中国香港:1748 美元
NHK 发布了一篇英文文章《Steve Jobs in Kyoto》https://www3.nhk.or.jp/nhkworld/en/news/backstories/1622/,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链接去看原文,下面列出我发现的几个有意思的点:
- 乔布斯去过 4 次京都,最后一次是在他逝世前一年,那时候他已经知道这是自己的最后一次京都之行了
- 乔布斯每次去京都都雇同一位司机兼导游,都住在同一家房间很小的旅馆
- 乔布斯很喜欢京都的龙安禅寺,很喜欢吃荞麦面和寿司,他甚至会打破自己的纯素食习惯吃鱼肉寿司
- 乔布斯给他很喜欢的寿司店亲笔提过字,被装裱起来挂在了店里(原文里有照片),以后去京都旅游可以到那家店看看
英文原文 https://www.wsj.com/articles/jony-ive-steve-jobs-memories-10th-anniversary-11633354769
中文翻译 https://web.okjike.com/originalPost/615b9e18a0c02e00100c90b4
题外话,我正是学生时代接触了苹果产品,才阴差阳错进入了 IT 行业,撞上了这些年互联网事业和收入的风口。谢谢你,乔布斯。
免费,国庆假期可以去看看。奇怪的是高德地图里搜不到,可以在百度地图里直接搜「拍拍严选」或者点我这个链接 https://j.map.baidu.com/89/mP2J
题外话,这博物馆附离 Bilibili 总部不远,来都来了,也可以顺便去 B 站拍几张照片。。。